![]() |
![]() |
深圳晚报讯 (记者 赵东眉)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泥头车管理,破解我市泥头车市场管理存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近日由市交委、市公安局交警局、自卸车协会组织,并邀请市人大代表和法律界人士组成泥头车管理工作考察团,赴广州、杭州两地考察学习,收获颇丰。
考察团一行20多人,在两地深入到一线学习泥头车管理经验、管理技术手段和实际操作方法。针对深圳与两地在管理政策法规、行业技术标准等方面的不同,考察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对我市泥头车在“抓源头”管理,建立公平、有序、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异地牌照泥头车管理等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寻找差距和突破点的同时,客观地分析了我市泥头车乱象存在的原因,树立了治理乱象的目标和信心,激烈的思想碰撞让来自不同层面、具有“深圳特色”管理泥头车的思路和方法呼之欲出。
广州经验
请“野鸡车”最高罚30万
优胜劣汰“减数量”
2012年,广州市建筑废弃物排放量约为3000万立方米,交通运输企业有35家(深圳200多家),登记在册的建筑废弃物车辆(深简称“泥头车”)约1200辆。据广州城市管理委员会余泥处徐振标副处长介绍,广州市对整个运输市场进行了整合,经过市场竞争自然淘汰了一大批企业,最后仅剩35家企业。目前,广州泥头车实现了车辆和驾驶员的属地管理、统一了行业标准、加强了对企业的监控力度,从源头上达到了治理乱象的目的。
为泥头车设“高门槛”
在广州营运的车辆都必须纳入企业管理,由企业法人承担企业内部车辆的具体管理责任。按照今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广州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规定,申办企业必须满足“有300吨以上的总运力(约25辆车),300万以上的注册资金,固定的停车场,办公场所和相应的管理人员和制度”等法定条件。高“准入门槛”的设立,杜绝了市场上非法营运车辆和“多拉快跑”的异地牌照车辆,把市场上的“散兵游勇”挡在了门外。
从今年7月1日开始,广州对所有泥头车的车厢标准进行了统一,车厢容积基本统一在11至12立方米左右。由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这一地方技术规范,对降低车辆的运量,防止超载“巨无霸”现象,提高车辆安全性,防止以车容量为资本的恶性竞争,降低运输成本,保护合法企业的利益等方面,有了技术层面的规范和保障。
明确泥头车执法主体
经过对管理部门的梳理,广州市明确了城市管理委员会为建筑废弃物运输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市城市综合执法局和市余泥渣土排放管理处负责具体实施管理工作。2012年7月,由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公安局、交通运输委员会、城乡建设委员会,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质量技术监督局、财政局、共同下发了《关于实施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技术规范有关事项的通告》,“通告”对政府各部门在泥头车管理上的职能分工有了清晰地划分,明确了执法主体,促进了管理工作的协调和统一。作为泥头车运输的源头单位,广州在新“条例”中规定,施工单位为建筑废弃物运输管理责任主体,对于雇请无资质企业承运建筑废弃的工地施工单位将处以“10万至30万”的高额罚款。对于车辆超载运输,将对施工单位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行业协会当“管家”
考虑到企业的实际困难和车厢技术改造标准的落实,广州市财政局联合多部门对泥头车实施分期进行厢体改造,并对5年以下车辆给予1500元的经济补偿,对5年以上车辆给予1200元的经济补贴,确保改造工作的顺利完成。
广州二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李楠介绍说,11月5日,正式成立了“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分会”,负责对全市泥头车行业自律管理。市政府计划通过委托行业组织对泥头车驾驶员进行业务培训,运输企业收入事前审查,企业和车辆事前审查,企业和车辆的行为管理,企业资质评定等一些原来由政府部门担任“主角儿”的具体工作,下放到行业协会当中,通过不断强化行业组织管理地位的权威,最终实现行业自治的管理目标。
杭州经验
实行IC卡管理
司机不再“躲猫猫”
让泥头车跑在“阳光下”
杭州拱墅区有泥头车350多辆,是全市治理泥头车实行有效规范管理的先行单位。据介绍,过去该区实行“泥头车晚上8点到11点才可以上路运行”的管理办法。“3小时通行”虽然在白天扼制了泥头车在主干道拉运,但有限营运时间又成了泥头车多拉快跑的理由。交警反思之后认为,与其让司机偷跑、超速跑与执法部门“躲猫猫”,不如让它在管理人员的眼皮下,在白天大大方方地在路面上跑。现在,除规定禁行路线和高峰限行外,能够在平峰期内通行的路线,全部让给了泥头车,让他们可以在白天规定时间和速度内通行。
拱墅区工程车驾驶员分会(即“泥头车协会”),对全体会员车辆实行IC卡管理方法,使交警对泥头车管理一目了然。IC卡中,录入了该车辆的各种技术参数,以及车辆的所属单位名称、公司地址、法人代表、违规记录、行驶时间、行车路线等。只要交警插卡检查,所需内容全部一目了然。
右转弯限速10公里左右
拱墅区对泥头车进行了“八统一”的管理:包括统一编组,车顶统一安装具有明显标识的顶灯,车内安装统一的左右转弯语音提示器,统一安装GPS系统并纳入GPS工作站和交警大队监控平台等。并且在“右转弯限速10公里左右”措施实行以后,半年内拱墅区泥头车交通事故实现了“零发案”。
交警部门与泥头车老板之间的博弈关系,因为行业协会出现并充当管理角色而改变成为良性互动的关系。在管理中,凡是协会会员车辆实行“八个统一”的车辆,免予检查和处罚,对违规行为不予查扣,按违规行为的大小,交由协会按行业管理条例做适当的处理。
THE VOICE 深圳声音
下一步从“制度保障、技术更新”上做文章
学习了两地的经验后,考察团成员表示,坚定了深圳治理泥头车的信心。市公安局交警局特勤大队副大队长孟宪壮说,目前深圳有泥头车10000多台,深圳对泥头车的管理在全国也是最严格的。解决了超载和限速的问题后,今后将借鉴广州和杭州的“高门槛”“扶优汰劣”“右转弯限速”等管理经验,从制度保障,技术更新等方面加强对泥头车的管理。
深圳运输企业有200多家,目前加入协会有100多家。深圳自卸车协会会长邓裕清说,一些违规违法的泥头车钻了行政管理处罚和技术上的空子,损害了深圳泥头车行业的形象和企业的利益。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是企业代表们期盼能早日解决的问题之一。协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和市场的良性运作,学习了两地经验之后,企业看到了深圳的管理优势,找到发展和努力的目标,对深圳治理泥头车乱象,对企业下一步的发展都充满了信心。
参加考察团的成员中,深圳市人大代表潘翔律师总结了目前立法保障存在的瓶颈之后,表示愿意为行业协会和企业提供法律支持。毛玉勤代表认为,深圳具备立法权,可以针对特区的实际情况立法规范“泥头车”的管理。苑拥英代表希望有关部门要着手更新相关的技术规范,解决技术规范不统一、技术参数落后的问题。周明明代表则表示,会与其他代表一起积极促成相关法律法规的早日出台,为治理泥头车之乱尽责。
【上一篇】新华社关注闯黄灯 建议各地留出过渡期
【下一篇】出生仅七小时 女婴在医院被呛死